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当前位置: 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 江苏 > 苏州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发展保护两相宜 苏州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发展保护两相宜 苏州

  昨天,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正式出炉。这个坐落在吴中区的生态涵养区,不仅能全面提升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更是创新性地将太湖东、西山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合二为一,让苏州山水资源最丰富地区融合发展。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发展保护两相宜 苏州

 

  发展保护两相宜,彰显绿色发展强动力

  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落户在吴中区,很大程度归功于当地充分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此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吴中区一举拿下“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名、“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9名和“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0名。作为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吴中区实现了保护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凸显了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

  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和180余公里太湖湖岸线,是苏州的“颜值担当”,同时也承担着我市80%的饮用水供应,全区87.1%的土地在生态红线内。虽然此次发布的生态涵养区只涉及两个镇及周边水域,但实实在在占据着全区乃至全市最好的山水资源。

  生态涵养区,顾名思义,生态是担当,28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拥有3个国字号招牌: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山岛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整个金庭镇(西山)还是国家级农业园区。生态涵养区文化底蕴深厚,东山和金庭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更有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还是中国十大名茶——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和主产地。

  不过,由于生态涵养区处于生态红线内,这里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可支配财力、人民生活水平等,与全区平均水平有不小差距。破解环太湖板块发展难题,也是生态涵养区成立的初衷之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发展保护两相宜 苏州

 

  建设做“减法”,换取生态和效益双“加法”

  按照规划,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围绕“三个目标”,即到2020年,初步建成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完成“四个任务”,即推进生态高水平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探索新型财政支持和考评体系。最终,这里将打造为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长三角地区休闲交往中心和中国外交会议重要基地及面向世界的新经济集聚的“国家湾区”。

  明年就是生态涵养区初步建成期。时间短,任务并不少。为此,近年来吴中区提出做活环太湖地区“加减法”,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通道。去年,针对生态红线区内历史遗留的大量低效建设用地,吴中区鼓励环太湖地区利用增减挂钩、占补平衡、“三优三保”等政策,大力推进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腾出的建设空间和用地指标有偿调剂给区内重点开发地区,通过建设做“减法”,换取生态和效益双“加法”。

  “仅在金庭,预计三年内通过‘加减法’产生的土地收益将达25亿元至30亿元,其中40%将投入区产业基金。”金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落地,资源被盘活。

  同时,东山内塘整治改造工程也即将完工,3.3万亩池塘将全面退养,由养殖变种植,今后不仅能增加洞庭碧螺春茶、枇杷、杨梅等经济作物面积,让百姓增收,还能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太湖水域生态环境。

  “五位一体”,每年10%财力治理太湖

  太湖山水是吴中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太湖山水也是吴中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面对特殊区情,吴中区历届党委政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入约130亿元,从严管控生态红线,强化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蓝藻打捞水草养护、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

  吴中区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体化开展生态综合修复,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恢复、东太湖综合整治、退垦还湖、沿湖生态防护林等建设。特别是大力整治太湖网围,全区网围养殖面积从22万亩压减到4.5万亩,今年实现全面清零;对沿太湖3公里池塘养殖全面标准化改造和退渔还湿、退渔还种整治。沿太湖区域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的标准化污水处理体系基本形成,镇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全面推广。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